2016年1月5日 星期二

TPP與台灣經濟發展 12/30心得

今天很高興可以聽到邱俊榮(中央大學經濟學系教授),為我們講解何謂TPP,所為TPP就是指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關係協定,講師還清楚的指出TPP對台灣經展、文化、社會、環境會造成什麼影響,很感謝邱俊榮講師,可以撥空為我們講,這麼好的題目,讓我們知道TPP與世界的關係,讓我知道台灣現在的困局,以及被邊緣化的問題,和美國對TPP勢在必得決心,以及台灣目前在第二輪準備談判,應做好各種內外準備。

一、  區域規模 FTA 才是邊緣化問題關鍵
區域規模 FTA 成局與否,以及台灣能否加入,是台灣邊緣化問題的真正關鍵。截至目前台灣被邊緣化的壓力,主要來自和台灣產品群具有高度競爭關係的韓國,但隨著TPPRCEP逐漸成形,尤其是今明兩年都將面臨關鍵時刻,屆時如果台灣依然未能參加,所面臨的處境將比目前狀態更加困難。
二、 美國對 TPP 何以勢在必得?
美國實現 TPP 的政治意志相當強烈,包括經貿利益、區域均勢考慮、國
際經貿秩序訂定者(霸權角色),以及藉以凸顯「規範與制度優勢」。
• 以經濟利益而言,自從 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美中經濟實
力出現明顯消長,美國以區域主義作為經貿結盟工具的需要,遠比以
往迫切。
• 從區域格局來看,中國利用其經濟崛起,轉化為區域政治優勢的態勢
當會日益明顯,而美國為了繼續保有其在東亞的影響力,戰略重心重
回亞太。
• 放眼全球,如果 TPP 失敗,等於宣告美國在國際場域等重要領導角色
的退卻,包括全球經貿秩序的制訂者在內。
三、 雖然 TPP RCEP 都不完全操之在我,但就政治現實上,TPP 所必須
付出的政治代價較小

主要由於中日關係不時緊張(釣魚台、教科書等)、東協內部的共識過程緩慢、各國保護主義作祟,特別是印度更是如此,RCEP 目前進度仍然相對落後於 TPP。此外,除非台灣在主權議題上對北京做出重大讓步,否則欲加入以中國為核心的 RCEP 可說相當困難。台灣有機會加入 TPP 第二輪談判,應做好各種內外準備,包括妥善處理美國所關切的農產品進口與智財權等法規治理議題,積極尋求加入。

2015年12月29日 星期二

12/11/2015 反服貿運動始末 心得

我們從太陽花學運看到人民的覺醒,不再屈服在政府的強權下,為自己的主張,走向街頭,也為自己的權利發聲,雖然過程有些流血衝突,但是我們社會還是需要大家多多發聲,為不公不義的事情出頭,讓那些被剝削的人,可以得到他們需要的正義,讓社會不公的聲音可以少一點,社會就可以多一點快樂的聲音,也希望台灣可以藉由這次運動可以有所改進,吸取教訓;改革體制,讓大家可以討論,不要讓執政黨可以任意妄為,也希望台灣可可好好改進,以下是太陽花學運的詳細細節,以及引發的效應與改變。

太陽花學運,又稱318學運、太陽花運動、佔領國會事件等,是指2014318日至410日間,臺灣的大學生與公民團體共同發起佔領立法院的社會運動事件。317日下午內政委員會中,中國國民黨立法委員張慶忠以30秒時間宣布完成 《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委員會審查,引發一群大學與研究所學生以及社會人士的反對,並於1818時在立法院外舉行「守護民主之夜」晚會,抗議草率的審查程序;之後有400多名學生趁著警員不備,而進入立法院內靜坐抗議,接著於晚間21時突破警方的封鎖線佔領立法院議場。在26個小時內便有以學生為主的1萬多名民眾,聚集在立法院外表達支持。參與佔領立法院議場行動者,主要學生領導人為黑色島國青年陣線(簡稱黑島青)的成員,包括國立臺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研究生林飛帆,國立清華大學社會研究所研究生陳為廷、魏揚、世新大學社發所研究生陳廷豪等人。外圍的支持群眾則由反黑箱服貿民主陣線、公民1985行動聯盟與各個社會運動團體進行組織。政黨部分,民進黨發言人表示對太陽花學運,在能力內儘量提供物質上的協助。

在議場遭到佔領後,內政部警政署緊急調動警力前往立法院支援,抗議學生則陸續用立法委員的座椅堵住議場門口以防止遭到警方驅離;警方多次嘗試攻堅並切斷議會網路,阻斷對外發布消息,切斷議會電源,佔據廁所,關閉議會空調,意圖驅趕議場內部的學生但沒有成功,期間雙方也因此發生肢體衝突並且有數人受傷。之後雙方處於對峙態勢,但記者與其他相關人士仍可繞道進入議場內,經報導後陸續恢復廁所與議會電源。323日晚間19時,另一群示威者衝至鄰近的行政院大樓,破窗而入,24日零時起陸續遭警方強制驅離(323佔領行政院事件)。

隨後,抗議者號召全臺民眾330日至臺北市凱達格蘭大道靜坐、遊行。數十萬以黑衫為標誌的抗議者湧入博愛特區及立法院周邊。
46日,立法院長王金平赴議場探視學生,承諾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草案完成立法前,不召集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相關黨團協商會議。表示感受到王金平釋出善意後,抗議者於7日晚間宣布將於10日晚上6時退出議場。這次事件是中華民國歷史上,國會議場首次遭到占領。除了主流媒體的報導外,抗議學生與場外支持者們也透過影片分享網站等網路媒體自行轉播現場實況。

此次社會運動,為繼1990年野百合學運之後的大型學生運動。而核心領導人物的社運啟蒙經驗,來自於野草莓運動、反媒體壟斷運動、華光社區土地開發爭議、苗栗苑裡反瘋車、苗栗大埔事件、洪仲丘事件等抗爭行動。

2015年12月10日 星期四

12/3/2015 「牽阮的手」紀錄片放映 心得

今天很高興老師可以給我看台灣民主產生過程的紀錄片,一部叫「牽阮的手」的紀錄片,內容有辛酸也有快樂,也代表我們民主努力奮鬥的過程,故事是從臺南縣山上鄉有位熱情活潑的臺南女中二年級學生田孟淑開始,為故事的主軸中心去看待每一件的歷史上發生過的事情,田媽媽從小就很有正義感,遇到不公不義的事情都會想要去抱不平,所以他的父母期待他可以去成為一名法官,所以請了從日本留學回鄉、且相識的田朝明醫師為女兒課後輔導,田朝明是一名頗為奇怪的怪人,附近的居民都會這樣稱他,故意畫鬼臉去拍身分證照片等等,反抗國民政府的行為,因位共同喜好使相差16歲的兩人相戀,但年齡差距且同姓的禁忌,其雙親非常反對這段戀情,田孟淑與田朝明乃決定私奔。

  由於田孟淑家中算是富有的家族,所以要嫁應該也會嫁進一個不錯的家庭,所以他是可以選擇更好的對象,但他還是選擇了田爸爸,成為他的終生伴侶,可見田媽媽絕對不是因為物質和家世來選擇對象的人,這樣的個性與標準,造就了以後他們熱於助人的原因之一,可以不分對象的去援助政治犯,在那個時代援助政治犯,可能會被判刑,甚至被牽連,田爸爸也因為這樣被認為是共匪,失去了再醫院的工作,被迫賣掉自己的祖產去開一家小診所,田媽媽也因為這樣,娘家那邊的人也不敢靠近,所以一開始過得很辛苦,但是他們總是會無條件的去幫忙他們求助的人,田爸爸有一句話是說:就是他作得不過多,所以國民黨才沒有要把它抓進去關,田爸爸率真的個性,讓人佩服,因為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有勇氣去做這一些事情,因為可能會失去自由,更甚者是生命,但是田爸爸總是無畏這些東西,堅持自己覺得是對的事情,像是再也不看報紙,拒絕給小孩接受國民黨的教育,認為這些都是愚民教育,不願意妥協,跟校長協調許久,才能讓小孩去上學,但規定要穿自己的設計的校服,他認為學校的校服缺乏美感,會破壞小孩的藝術天分,就是如此的個性讓田爸爸和田媽媽可以堅持對的事情,風雨無阻的照顧黨外人士及家屬的身心健康、戴著斗笠、拿著麥克風參加黨外運動、上街頭示威抗議,隨時做好入獄犧牲之準備,田爸爸、田媽媽的兩人牽手見證了那個年代人與人之間的情、人與土地之間的愛、美麗島事件、520農民運動、廢除刑法一百條等民主運動。


  可惜如今的社會似乎缺少這種為民主發聲的鬥士,可能是因為安逸習慣;也有可能是大家認為無所謂了,所以造成台灣不法不公的事情,逐漸上升,如:頂新事情、大埔事件等等,希望大家可以看了這個紀錄片有許感悟,再未來台灣的路上,可以為正義發聲,讓台灣前往一個美好的未來。

2015年12月2日 星期三

11/19 「公民不服從」之演講 心得

   公民不服從(也稱政治不服從;英語:Civil disobedience),為在憲政體制下處於少數地位的公民表達異議的一種方式,是一種反對權的政治權利。
公民的「反對權」就是指「公民不服從」,雖有可能涉及違法的行為,卻是出於「社會良知及正義」的公共利益之關注而不得已所選擇的一種手段,是少數人基於對法律忠誠的一種喚起多數人認同的非常手段。

  基於公民的道德、良知所從事的「公民不服從」,這是不同於一般的「暴民反抗」及「暴動」。「公民不服從」參與者的訴求,是否符合「社會良知及正義」的公共利益是須要訴諸社會多數人的認同所進行的一種抗爭行為。


  我們可以從318學運中看到,我們國家再公民不服從得最佳範例,因為我們反對服貿黑箱,所以我們人民走上街頭,甚至為了人民的利益,占領立法院來宣示我們,對於政府的不滿與抗爭,希望政府可以看到我們人民,究竟想要什麼?或者說,應該用更透明的方式,讓大家瞭解,而不是草草的通過,再沒有知會大家的情況下,突然通過,讓大家覺得自己的權利,好像被政府剝奪,進而產生這次的318學運,告訴政府不應該這樣作,喚醒大家的公民意識,讓政府尊重我們。


  基於美國哲學家亨利·戴維·梭羅於1849年在短文《論公民的不服從》中敘述1846年,他為了抗議美墨戰爭、奴隸制度拒絕付人頭稅,而被逮捕入獄 (因其親戚幫他付了稅款只關了一晚),他於文中提到:難道公民必得將良心交給立法者,自己一分也不留?若此,則人有良心何為?我認為我們首先必須是人,然後再談是不是被統治者。培養對法律的尊敬,像培養對權利的尊敬一樣,是不當的。我唯一有權利要盡的義務,是任何時候都做我認為對的事。……法律從不能使人的正直增加絲毫;而由於人對法律的尊敬,即使天性善良的人也日日做了不正義的代理人。宣稱「在墨西哥的戰爭是錯的」、宣稱「強制執行奴隸制度是錯的」的那些人將是自我矛盾的,如果他們藉由繳稅而資助了政府這些行動的話。在一個像我們擁有的共和國之中,人們經常認為,對不正義之法律之最適當的回應,就是嘗試使用政治的過程來改變法律,然而在此法律改變之前,遵守此法律。但是如果這法律本身很清楚地是不正義的,且法律制定過程並不是設計來快速消滅不正義之法律的,則此法律不值得尊重——去違反這樣的法律吧。……反奴隸制度者應該完全撤回對政府的支持、並且停止繳稅,即使這表示可能招致牢獄之災。如果一千個人今年拒絕繳稅,跟同意繳稅相比,前者不算是暴力與血腥的手段,因為繳稅將可能使國家使用暴力、且使無辜者流血。事實上,這就是和平革命(peaceable revolution)。

11/26/2015 「城市發展下的動物處境」:連流浪也不允許的極度邊緣 心得

 很高興可以聽到林憶珊理事長與萬宸禎秘書長的分享,可以聽這個「城市發展下的動物處境」:連流浪也不允許的極度邊緣的議題,在這個議題,其實是相當為難的,為了開發必須要開墾,雖然有作了環境評估,但是還是影響到當地的生態,整個食物鏈也可以改變變化,我們也可以從食物鏈得最頂層看出這個生態系是否還建全,因為如果這個生態系不能支持頂端的獵食者存活的話,那這個開發一定大大破壞了當地的環境,可惜在台灣永續發展的議題上,我們還是輸國外一大截,台灣在人居住的議題上,都解決不了,況且是區區的動物?
 
  當我們走到路上,可以看到天空的飛著鴿子與麻雀,或是被主人拋棄的流浪貓狗,這個熟悉的場景,或多或少都在我們模糊的記憶裡,因為對我們來說,那只是一幅道路街景,我們是不會特別是關注的,今天林憶珊理事長與萬宸禎秘書長的分享,才讓我們憶起這個既熟悉又不想面對的話題,因為城市的開發,流浪狗的問題日益嚴重,對於政府來說,它們唯一的手段就是安樂死或是結紮,但是照照我們政府的個性,應該是選擇默默的捕捉它們,然後進行安樂死,畢竟對於人民來說,它們看不到也沒有實際的影響,是不會對對政府也任何的怨言的,只有在動保團體的監督下,政府才會稍微注意表面功夫,但是實際上會怎麼作,我還是採取觀望態度,畢竟利益才是政府最重視的,可以兩邊的人都照顧的,政府當然也會這樣作,但是如果不行,大家都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


  對於流浪動物,我也有一番見解,其實流浪動物大都來自人們購買後拋棄,然後這些流浪動物各自繁殖,造成太多的現象,如果我們只是撲殺它們,沒有解決源頭問題,我相信這個議題,在一百年後也會存在,總歸一句,只要人們有需求,就會有人販賣,在販賣這個動物的過程,需要生產動物,相信大家也有耳聞一些不人道飼養生產方式,如果大家可以接受,我們國家禁止飼養寵物的話,我想這些問題就能解決了,因為你如果夠愛它,是否應該還它自由自在得生活?如果我們很想要看到見它們,在動物園新增貓狗專區;看看它們就好了,當然如果最後可以的話,大家也不需要的動物園了,畢竟它們原本就不該生活再那。

2015年11月18日 星期三

11/5/2015 議題思考與討論 (二) 如何看待「人」是合於道德的-心得

  在這堂中,講師為我們介紹如何看待「人」是合於道德的得主題,究竟道德為何物?人們會去遵守,甚至也規範大家也必須去共同維持,道德的本質究竟是什麼,在這堂課中,講師首先以康德提出人之道德踐履的發動與客觀形式法則的意義在於什麼?  :行為者主觀行動之理解能力(意念)、二:決定道德行為之道德踐履的憑藉(意志) 三:實踐理性底主觀的判斷標準(存心)、四:神性給予之判斷能力(良知)、五:個人情感底發動(動力)、六:與人之純化的誠實屬性(真誠),我們可以從以上幾點去判斷,人的心智狀態,康德將之視為建構道德法則的決定依據,我們可以換一句話,這些道德法則就是倫理學得最後評斷標準,後來講師也說到,道德實踐發動的力量討論,可以從其中看出有一理想人格範本,也就是說,康德有建立一個屬於他自己的理想人類圖像,從這個理想圖像出發而進行道德實踐,這樣子的分別就是我們跟動物最大的不同,進而驗證我們做為人所有的獨特之尊嚴性。


  講師從一開始開始評判倫理學的好壞,到最後去延伸到我們這樣做的目的與義務,也讓我思考道德的本質,何謂道德?什麼是合與道德,思考道德的內涵,才能讓我們在人際關係上,有所幫助,合理的道德標準,才是我們追求的,我們沒辦法像課本上所講的人一樣,可以像他們一樣偉大,甚至犧牲自己也不會怎樣,我們的道德水準不需要像他們一樣的高,所以我們有定出法律,才規範出最低的道德底線,讓我可以去遵守它,我也期許自己除了法律之外的道德底線外,也可提高自己的道德水準,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

2015年11月5日 星期四

議題思考與討論 (一) 心得

  今天一樣是李素楨老師來替我們演講關於安樂死得議題,其實這是一個很難去解決的問題,因為雙方的論點都適合理且可能的,但是因為總會有一些過失,或是判斷失誤,如果今天假如有一個植物人他不想死,但是家屬同意安樂死,醫生也下了判斷,覺得適合安樂死,但是植物人沒辦法表達,這樣是否就是任意奪走他人的性命,造成遺憾呢?

  雖然世界上有很多國家有安樂死立法的推動甚至有些已經適合法的,可以在不違法的情況下,進行安樂死,所以在台灣也有許多人,在努力積極得推動安樂死,但是也有一群人在反對,認為從此人命就容易被輕易奪走,就算是在已經合法的荷蘭,在執行安樂死時,國內仍然有許多人覺得不妥,例如:他們的NVVE這項名為「安樂死診所(Levenseindekliniek)」的到府服務,每一個團隊成員包括一名受過專門安樂死訓練的醫師,以及12名兼職護理人員,儘管如此,這項免費到府安樂死服務仍在當地引起質疑,認為臨時上門的醫療團隊與病人缺乏長期的互動,恐怕無法妥適決定病人是否應執行安樂死;在台灣專家反對的眼裡,他們認為協助他人安樂死等同於違法殺人,我們的醫療技術一樣採安寧緩和醫療一樣可讓病人走的尊嚴、無痛。

  在台灣也有因為一些忍受不了痛苦,而想安樂死的人,例如: 家住台北市文山區,高齡84歲的王老先生,因不忍老伴飽受帕金森氏症折騰、又久病在床。他選在去年12月底,老伴清晨吃完早餐後,餵妻子服下安眠藥讓她昏睡,再以9公分長的螺絲起子,朝老伴天靈蓋上釘進頭廬,隨即報警處理。檢方日前以殺人罪嫌,將王老先生起訴。


  這起案例中,老先生就因為不想讓老伴痛苦,而選擇幫他結束生命,先不姑且不論他的手法與是否真得要為老伴安樂死,我想在台灣也有很多植物人長期臥床幾十年,直到他們過世為止,我們都知道植物人要恢復的機會,微乎其微,我想應該不是每一個植物人都想要活下去,也不是每一個植物人都想要死,或許我們該從如何準確的知道植物人的想法下手,畢竟科技日新月異,如果我們可以從腦波得知病人真實的想法,或許在安樂死植物人得身上,不會有這麼的爭議與疑問,雖然本身安樂死的問題,就很難處理,但是在這件事情上,如果有了這些科技的幫助,或許就不會那麼的無解與無法討論,雖然在台灣安樂死的議題,仍然處以爭議狀態,但是相信可以透過國外的實行,讓我們觀察是否對我們有需要或是借鏡,也可以讓大家仔細思考一番。